• 周一. 4 月 29th, 2024

猩红热的前世今生 

youmengxuan

7 月 16, 2023

猩红热是一种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。

那么你们知道猩红热的来历吗?

从字面的意思来看,猩红,汉典古籍翻译描述,是为一种鲜红色,比苹果的红色黄而略浅,比洋红黄而浅,比卡斯蒂利红黄而暗,比茜草的深红色黄而浅,比辣椒稍蓝、稍淡而略暗。新华词典的翻译是像猩猩血那样的颜色。有的词典直接翻译为鲜红色。而西方的翻译猩红热则为scalatina或scaflet fever。而scaflet翻译是猩红色。

猩红热这个名字是1676年(也有说1675年)由英国医生托马斯·赛登汉姆提出的。1953年,意大利医生乔瓦尼·英格拉西亚将它命名为“罗萨利亚”,这是第一次正式确认。后传入日本,经日本传入中国,被广泛使用这个词。

我们祖国医学虽然不是猩红热名称的发明地,但我们中医对此也有大量的研究,最初的猩红热被中医成为烂喉痧,出现在清乾隆三十三年(1768年)的《金匮翼》中,因此认为猩红热至少在18世纪末就已经出现了,然而经史料考证,在此之前,偌大一个中国,居然无猩红热相关临床症状及患者的史料记载,因此,有近代研究者认为,猩红热于清朝时期或以前逐渐由外传入我国,后在我国广泛流行,属于外来传入性疾病。然而也有人考证,猩红热早在之前就已经出现在中国,但初期以散发、偶发的形式,并未引起重视,直到后期出现聚集性病例,才逐渐被历史记录流传下来。但历史毕竟是历史,有时很难决定考证,但有一点,无论在中国还是欧洲、甚至美洲,猩红热都曾危害很多人的生命健康,甚至夺取人们的生命。

典型的猩红热判断很容易,但刚开始生病或者皮疹不那么典型,该怎么办呢?这里我们就简单介绍下,那些看似猩红热,但却不是猩红热的疾病。

1、幼儿急疹:两种疾病均有发热皮疹,都是先发热,后出现皮疹,但幼儿急疹的很大的特点是热退或逐渐消退后出现皮疹,且血常规一般无明显细菌感染的征象,另外幼儿急疹的体温通常很高,且容易出现高热不退的现象,少部分可以出现腹泻、抽搐,无特效药,也不需要过渡治疗,绝大部分可以自愈。

2、药物疹:药物引起的皮疹具有多样性,可以症状轻微,也可引起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,甚至休克表现,一般停药后皮疹逐渐消退,重要的问题是咽喉多不红,且扁桃体通常无分泌物。

3、川崎病:川崎症也称为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,主要特点是发热,可以出现皮疹,皮疹可以在发热的任何过程出现,且皮疹表现也是多样性,尤其是非典型川崎病,是不容易与猩红热鉴别的,更有情况由于川崎病目前病因不清,患者初期是猩红热,至后期逐渐出现川崎病的相关症状,因此猩红热可以与川崎病合并出现,也可以作为川崎病的临床表现,具体根据临床的特点来判断,这种情况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各项指标来达到确诊的目的。川崎病的治疗和猩红热的治疗预后差别有着极大的不同,川崎病也被儿科医生称为小儿后天的心脏病。

4、肺炎支原体感染:肺炎支原体不是细菌、也不是病毒,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病原微生物。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可出现各种临床症状,比如发热、皮疹,有些会有咳嗽,还有其他的表现,其中以肺的累及最常见,然后具体到每个患者,则有不同。本着在临床上经常会碰到门诊诊断猩红热,然而住院后仔细检查、评估发现,却是肺炎支原体感染,这是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出现各种皮疹,包括猩红热样皮疹。然而治疗却大不同,猩红热为细菌感染,因此抗细菌的抗生素如头孢、青霉素,通常情况下是很有效的,然而如果是肺炎支原体感染,在儿童方面则需要优先选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,如果选择青霉素、头孢,通常治疗效果不好。

    发表回复

   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